公安民警随时可能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执行抓捕等任务,难免会遇到触目惊心的场面,成为心理危机的“易感人群”——
“三位一体”为民警心灵解压
公安职业化-教育训练篇④
“5-12”汶川大地震中,28岁的四川省彭州市公安局民警蒋敏,在惊悉母亲、女儿等10名亲人不幸遇难的噩耗后,强忍着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日夜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用救助他人来告慰亲人,直至昏倒。
“蒋敏因为身体虚弱劳累,加上极度悲痛,多次昏倒在抢险救援现场。她在北京开会期间,我曾为她做过心理辅导。她在心理上受到巨大的重创,对她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是非常必要的。”王淑合这样告诉记者。
“其实,不仅是蒋敏,很多参加抢险救援的公安民警,他们在心理上都需要进行专业辅导。”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系心理学教研室主任王淑合,已经从事警察心理学研究近20个年头了。
与王淑合观点相同的还有丁平,从事心理学研究近30年的她,是北京人民警察学院理论教研部心理学教研室主任,“地震带给人们的伤痛不是短期的,而将会持续一段时间,所以并不见得立刻为他们做危机干预。在灾难发生后过一段时间再做危机干预,同样可以。”
危机干预:民警心灵的治疗
去年11月,公安部专门成立了重大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以提高对重大突发事件民警心理危机及时进行化解、控制的能力。王淑合和丁平都是首期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的成员。今年4月28日凌晨发生的胶济铁路事故,也是专家组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实战。
“在遇到重大的突发事件,具体参与其中的民警心理受到巨大的压力和强烈的刺激,如果不对民警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就可能引发心理恐惧和心理压力,甚而引发心理疾病。”王淑合说。
据介绍,今年4月28日胶济铁路事故发生后,先期到达现场的民警们在视觉、嗅觉、听觉、触觉方面都受到了刺激。在视觉上,他们看见火车侧翻、尸体、鲜血;嗅觉上闻到了血腥味;听觉上,听到了受伤旅客的痛苦声、求救声;触觉上,接触了血肉模糊的残肢、冰冷的尸体。这就需要心理危机的干预。
“经我们对90余人次的民警和消防官兵进行团体晤谈和个人心理干预后,民警的心理压力和心理紧张得到了缓解,同时我们也教他们学会了几个简便实用的缓解心理压力、强化心理调适的方法,这对他们今后的工作非常有利。”丁平对此次重大突发事件危机干预工作的效果非常满意。
“从心理咨询、心理训练到危机干预,我感觉,近年来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工作有很大进步。心理咨询只是被动的、等待对方找上门来做心理咨询。而危机干预更强调主动出击。民警随时可能应对重大案件事故、枪击犯罪嫌疑人、目睹战友流血牺牲等突发情况,成为心理危机的"易感人群",我们正在主动地对民警进行危机干预。”丁平说。
心理训练:关注民警心理素质
一个晴朗的上午,辽宁省大连市公安局22岁的女民警小王,蹲在一根8.2米高的柱子上,哭了。“小王,加油!”站在地面上的民警们向小王一次次地高喊鼓劲。小王缓缓地从8米多高的柱子上站起来,她纵身跃起,抓住1米外的前上方一根距地面10米高的单杠。
“成功了!”民警们的欢呼声伴着掌声为小王祝贺。这是公安民警在大连心理训练实验中心进行心理训练的一幕。
“民警经过多次心理训练,完全能够克服自身的恐惧。”大连市公安局政治部有关人士表示。心理训练中“飞越自我”的科目就是设置一个令人产生恐惧的情境,在此情境下让受训民警体验恐惧、面对恐惧,最终取得战胜恐惧的能力。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国公安机关平均每年接报警总数均超过1.6亿起,公安民警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执行抓捕等任务时,难免会遇到触目惊心的场面,久而久之,会使民警的思想和情绪出现波动。
为了关爱民警心理健康,提高公安队伍的心理素质,公安部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这在公安史上是前所未有的。2005年公安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安民警心理健康工作的意见》;2006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落实从优待警的若干意见》;2007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安民警身心健康保护工作的意见》。
自2006年公安部确定在大连、上海等8个地市公安机关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建立全国公安民警心理训练实验中心以来,截至2007年底,已对1.1万余名民警开展了心理训练、教授心理健康知识、锤炼民警心理品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预防心理危机。
心理咨询:为民警心灵解压
“有困难,找警察!”那么,当警察遇到困难或是烦闷焦虑的时候怎么办?一部分民警选择了心理咨询。
广东省深圳市公安局于2000年在全国率先开通警察心理服务热线,2004底公安部开通了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网站,为全国公安民警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供网上心理咨询服务。截至2008年10月1日,访问量已超过4450万人次,平均每天的点击量超过12万人次,平均每月网上咨询超过500人次。
一直为网站忙碌的王淑合介绍说:“目前,一线民警的心理压力主要分为与工作有关的压力、与权益有关的压力、职业危机带来的压力、来自社会的压力、警察机构内部引发的压力等几个方面,缓解一线民警的心理压力,是摆在公安机关面前的主要任务。”
“心理咨询并不是一次、两次就能彻底解决问题的,我最长的一次,是为一名民警做了两年的心理咨询。两年里,每当他遇到困惑或情绪波动时都会给我打电话咨询。”丁平解释说,每个人的心理素质不同,所以做咨询的时间长短和次数也不同,这并不奇怪。
“很多民警都很热爱公安工作,能从工作中感受到职业的光荣感。但是,公安工作很辛苦,他们压力大、收入低,经常加班,身心疲惫,自己又无法改变现状。所以很多民警很苦恼,久而久之,会出现情绪问题和心理问题。通过对民警的心理咨询,可以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逐渐减少不良情绪,让他们多点感受快乐,并且能够带给周围人快乐,保持好的心情。”丁平说。
关爱民警:向心理素质要警力
“近几年来,无论是基层民警还是机关领导,都比以前更加重视民警心理健康工作,这给以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但是,在我国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心理健康工作发展并不平衡,也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瓶颈,心理健康工作的手段和内容等方面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丁平坦言。
“由于多种原因,民警心理健康工作各地发展还不均衡,有些地区暂时还没有启动。在未来几年里,民警心理健康和维护工作应该覆盖到基层派出所,让所有的民警在需要的时候,都能够享受到相应的心理服务,扩大心理健康工作的覆盖范围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王淑合说。
王淑合认为,民警心理健康需要进一步完善,首先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领导对民警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视程度。在经费保障、科研立项、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因地制宜,积极地创造条件,不断加大投入,使这项工作真正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公安机关目前还没有心理服务人员的岗位编制,大多数地区的心理服务者都是以兼职为主,这不利于民警心理健康工作的深化。为保障民警心理健康工作的持续发展,地市级以上公安机关,一定要有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从事民警心理健康工作。”王淑合希望,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建立起一支素质过硬的心理服务专业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