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可以回想出许多有趣的情节,比如:给小朋友一个美味奶茶,他高兴的乱跳,接下来是第二个……可如果一直给,他会觉得开始恶心了。这有两个原因:一,你吃饱了,生理不需要了,二,你吃腻了,刺激受够了。而受赠者更希望有个机会表白自己“老大,给个哈根达斯好不?” ——没错,此为边际效应。
我们向往某类事物,情绪投入越多,第一次接触到此事物,情感体验也越为强烈,但第二次接触,则会淡一些,第三次,会更淡……以此发展,接触的次数越多,我们的情感体验也越为淡化,并一步步趋向乏味。在经济学中叫“边际效应递减率”,在社会学中叫“剥夺与满足命题”,是由霍曼斯提出来的,用标准的学术语言说就是:“某人在近期内重复获得相同报酬的次数越多,那么,这一报酬的追加部分对他的价值就越小。”
边际效应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经济学上的需求法则就是以此为依据,即:用户购买或使用商品数量越多,则其愿为单位商品支付的成本越低(因为后购买的商品对其带来的效用降低了)。举一个例子让大家比较生动的理解——比如当我们在饿的时候,给你拿了一盘包子,你在吃的第一个,乃至第二、三个都非常香,过后吃饱了,剩下几个包子越来越不想吃,甚至一点好的感觉都不存在了。换而言之,物质消费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人们就开始对此种类的消费产生一种乏味、厌倦的心理。
教育学边际效应:
我们在教育学生时要善抓时机。首先要学会“雪中送炭”。这就要求老师们能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了解他们的根本需要和学习生活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伸出援手,排解困难,往往就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还要“适当冷却”,及时给予适当评价。而在班级管理中,对于学生们出现的不同类问题要有区别对待,给予及时评价或延迟评价,以避免出现“边际效应递减”。如对待一些犯错误的学生,有些教师往往会大动干戈,甚至对着学生大加训斥,殊不知此举会适得其反。我们不妨采取延迟评价的方法,先冷一冷后再作学生思想工作,反而效果会更好。即便是亡羊补牢,也为时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