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受神经症所困扰,随着社会的进步、竞争的加剧,这样的疾病越来越多。神经症的发生常常与患者的心理因素有关,而患者不健康的个性是起病的内因,他们往往是个人的欲望过于强烈,内心有许多超过自己能力的高标准,希望自己成功,希望自己完美无缺,同时他们又具有较高的道德标准,对自己要求过严,追求完善,然而他们个性脆弱,经不起失败和打击,一旦实现不了自己的目标,就认为自己是个没用的人,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成。
在我长达十几年的实践咨询生涯中,接触了各式各样的神经症患者.在吸收西方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本土文化,总结了临床的实践经验,开始用整合的方式治疗神经症.取得了一些成绩。论文涉及我用整合方式治疗一例广泛性焦虑症的过程,该案例也是心理咨询和治疗较成功的一个典型案例。这个案例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怎么帮助患者正确的处理所遇到的问题,并纠正患者疾病康复有障碍的性格缺陷,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在小剂量的药物和心理治疗下,使神经症患者早日康复,最终提高神经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个典型案例的剖析 一、引子 我在第一次接到她电话的时候,王倩一人关在家里,父母都在上班,她哭诉地告诉我,她恐惧极了,她感到自己心跳加速,气透不过来,全身都开始发抖,她自己觉力气都没有了。 我问她:“这种状态有多长时间了” 王倩:“我从小就这样,最近几年越来越严重,我每天都在担心发生不幸的事情而紧张”
“能把你担心的事告诉我吗?”咨询师说。 她说:“我担心的事实在是太多,比如说我总担心父母下班回来的路上被车撞上,担心80高岁的爷爷突然去世,担心外婆胃病又发作,更担心自己完不成学业,今后靠什么生存等等。"
我让她先呼吸放松,然后让她到我们中心来治疗。 二、咨询师观察: 晚上她来到我们的咨询室,该求助者20岁左右,剪了一头短发,她的脸色苍白,身体有点发胖.女孩文静、礼貌,话语较慢而且无力,没说几句就开始泪如雨下,思维还是清晰的,感知觉正常,注意力不太集中,说话常常忘掉,还要想半天,情绪低落,她手里捧着一个保温杯,不停地喝水,满头都是汗珠子,无精打采地坐在椅子上,呈现出无助绝望的样子,她穿着一身运动服,宽大的裤子,一双旅游鞋,好似世界上最不开心的人,她的眼神与我交流的时候,满眼都是忧伤,随同她来的还有她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舅舅、姑姑、外公、外婆,一大群人簇拥着陪她进来。 三、患者自述: 我的父亲是某县城中学化学老师,母亲是护士,我在出生的时候,因母亲发烧,生产的时候很不顺利。我从小喜欢读书,而且听话,善解人意,因此特别受到身边亲人的疼爱。读初中的时候,我在父亲所在的中学,因是老师的女儿,同学和老师都对我很好。在家里,除了学习,父母都不让我干任何家务。他们只是要求我保持良好的学习成绩。初中毕业后,我很顺利的考上了县城的重点高中。逐渐地感到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再加上生活的技能差,因此把学习和生活都搞得一团糟。我开始恐惧去学校,尤其使我痛苦的是与我要好的同学一同请我父亲补课,别人都能考上理想的大学,而我自己却落榜了,只好复读。复读期间觉得压力更大,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停学在家自学。从那时候开始我感到特别烦恼,紧张,焦虑,晚上睡不着。当时我奶奶很迷信,认为我是鬼缠身,多次请巫婆跳神,花了上万元,但仍不见好转。第二次参加高考勉强考上现在就读的职专学校,在这期间我经常想哭,更觉得生活没有意义,最后到精神科医院,医生给我开的是抗抑郁的药物,吃了两年仍不见好。,目前上学的这所职专学校,学习不再那么紧张,焦虑有所缓解,但是我因生活上不能自力,不能住校,只好住在家里。我敏感多疑,独来独往,与班上的同学也不能处好关系,每当犯病的时候,我连作业也依赖父亲帮自己做。 四、临床症状: 1、睡眠障碍: 2、恐惧性回避行为(逃避去学校) 3、脉搏加快,或有坐立不安及心慌的表现 4、呼吸困难 5、心悸,出汗,口干 6、头昏,有时要晕倒的感觉 7、经常做恶梦 8、不断的向母亲发脾气 9、情绪低落,经常想哭 五、咨询师分析: 1、神经症的表现:神经症是一种轻型的精神疾病,是一组具有共同特征的精神障碍。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烦恼、紧张、焦虑、恐惧、强迫等。 2、神经症的易感因素:神经质是产生神经症的主要个性因素,对神经症来说,广泛的存在着焦虑。焦虑症的病因:(1)生物学因素。(2)心理学因素。(3)社会因素。称之为“三种易感性”理论:第一种易感性是泛化的生物易感性,如易紧张可能是遗传的,但只有泛化的生物易感性不会引起焦虑;第二种易感性是泛化的心理易感性,这指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认识,即认为世界是危险的,无法控制的,当事情变糟时你将无法承受,如果这个认识很强,就成为泛化的心理易感性;第三种易感性是从早期经历中学到的特定对象心理易感性。(Barlow2000;2002《异常心理学》第132页) 3、青春期对生理心理的影响:人在青春期后大脑的发育几乎接近成人,智能也基本成熟,这时,欲望的范围极速加大,但是由于他们对现实缺乏经验,要想较好的适应外界事物,并很快做出处理,就显得很不成熟,并出现对各种事物的不满,其结果导致适应不良,并且从青春期开始,人的自我意识增强,也会感到自我和外界的对立和不协调,从而助长了这种适应不良的倾向,正是由于这种适应不良,所以我们的生活常常会出现神经质。而神经质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对社会的不适应,他们总是对自己的心身状态能否胜任所做的事情而缺乏信心。
4、心理因素:该患者王倩性格上依赖性强,追求完美,做事优柔寡断,有理想、踏实、认真。家庭环境一般,但其父母百般的宠爱患者,从小就生活自立差,在生活中丢三落四。行为上反应慢。再加上青春期出现一些生理和心理的变化。 5、环境因素:患者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重点高中,而且离家住校学习生活,环境变了,刚开始感觉还可以,越到后来学习压力加大,自己生活又不能自立,花了很多时间在生活的锁事上,由于初中时学习很好,也很有优越感,但是进入高中重点学校,周围的同学学习都很优秀,优越感没有了,余下的都是挫败感和沮丧感。学习生活把她搞得焦头烂额。从此,她一蹶不振,陷于不能自拔的痛苦之中,但她争强好胜、追求完美的性格特点并没有改变,她没有根据客观现实调整自己的期望值,而还是对自身要求很高,但行为上又做不到,因此长期地内心矛盾斗争,导致神经症的症状出现。 在家庭方面,神经症患者童年都深埋着不安全感,很多青年人的心里障碍都可以从父母的抚养那里找到根源。王倩出生时因母亲生病,无法抚养襁褓中的婴儿有着密切关系。许多临床治疗专家认为,焦虑症患者,特别是那些在发病过程中伴有逃避行为的患者具有某些典型的性格特征:极度依赖别人;对“分离”和“失去”过度敏感;对死亡和灾难有强烈忧虑感;对疾病的过分担心和控制的需要。尤其是对父母而言,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应该早早的“放权”,他们忽视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生活自立的训练和意志力的培养,在他们的观念里认为,只要读书好,生活上的事他们都可以包办代替。他们只需要孩子每天关在家里学习,很少容许孩子出去与同龄人交往,因此在她成长的过程中未能学到生活上的自力和人际交往的技能。更没有鼓励她独立自主,从而形成了一种对父母的依赖。导致了求助者不成熟不健康的心理和性格的特点。而依赖性是神经症病人最重要最普遍的弱点之一,是使病人陷于不能自拔的痛苦和困难处境之重要主观因素,是阻碍病人走向健康的一块巨大的绊脚石。 因此心理治疗必须从根本上扭转患者的人际关系和反应模式。而神经症患者往往禁忌多,顾忌多,怕挫折与失败,怕犯错误,怕丢脸等等。所以只好怨天尤人,回避内心的现实。我国的传统文化,要求子女孝顺父母,也赋予父母在子女面前有绝对权威。在这种文化氛围中,父母对子女尤其未成年的子女,采取包办代替的教养模式,这是我国许多人心理健康水平不高的一个重要社会文化根源。 6、社会因素:在我国衡量一个学生优秀不优秀,老师和家长主要是以学习成绩为标准,如果学习好,经常就会得到老师家长的好评,这个学生就显得自信而踌躇满志。一旦学习不好,就丢了面子,受到老师的批评。因此,她害怕去学校,采取了逃避的方式。她就清楚看到自己不如别人,所以她的自卑再也掩饰不住了,就在意识里显现出来,难以忍受。她争强好胜又输不起,这是她个性的致命弱点。她为了有把握超过别人,勤奋到了苛求自己的地步。她在努力学习的过程中,很难体验到轻松愉快的感觉,这种紧张当然就兴味索然。她并非对所学的事本身感兴趣,她唯一的目的就是像初中时那样超过别人,体验优越感,并且得到别人的夸奖、亲人的喜欢。因此,导致挫败感和失败感就更深,痛苦也更胜。其实我们说学习压力大,过度紧张,对健康人来说,这种紧张是有张弛的调节能力,所谓的过度紧张是指持续的紧张而不能放松,而且这种紧张不是得病的原因,而是已经得了神经症的症状表现,是张弛自调节的正常功能调节出现了故障。过度紧张的原因,一是她担心失败,害怕落在别人后面,自卑作祟,二是自尊和优越感混为一谈,三是优越感是自卑的代偿,而且是不健康的代偿,可说高考竞争激烈,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只有少数人过度紧张,患了神经症。
六、诊断: 1、诊断标准: (1)、社会心理因素造成的,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大脑病理形态学改变做为基础。 (2)、心理冲突持久存在,通常持续一年以上。 (3)、心理冲突的痛苦令人难以忍受,病人力图从这种痛苦中摆脱出来,却反复失败,不能自拔。 心理冲突障碍了正常的心理功能(如集中注意,良好的记忆,有条理的思考,相对稳定的心情,做抉择并付之于有效行动等)或导致社会功能受损(如不能上学,不能上班工作,不能操持家务,造成人际关系不和,或不能正常的与人交往等) 2、诊断结论:广泛性焦虑症
咨询师治疗
一 、治疗计划 (一)治疗计划的理论根据:对神经症性心理冲突进行心理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1、心理冲突凡人皆不可免,这就是神经症病人的心理具有可理解性 2、心理冲突可使人陷于非建设性,甚至破坏性的病态,也可以成为人们进行建设性甚至创造性活动的动力。这就是神经症性的心理冲突,发生建设性转变成为可能性,如果没有这两点,心理治疗就会成为没有理论根据,没有道理的事了。”(《心理治疗基础》作者许又新,第23页,贵洲教育出版社) (二)建立生活行为表: 王倩在做咨询时,精神状态不好,焦虑,沮丧,担心自己的病治不好,毕竟她已经服药两年多,很明显,我得赢得她的依从性,并建立一种成功有效的沟通方式.这是药物达不到的地方。在第一次与患者会晤后,一般我让患者两三天过后再来,在这期间,我为日后建立治疗计划目标和结果的评估提供框架,我首先为患者列举了一个生活行为表: 1、行为:退缩,请病假在家,不愿到学校上课.依赖,从不会一人到哪里,都要有家人陪同,甚至做作业也要父亲代做,自己生活上的事也让母亲代劳。 2、效果:害怕,恐慌,焦虑,整天提心吊胆,怕某一天哪个亲人离开她,失去了依靠。 3、感知觉:眩晕,心悸,出汗,口干。 4、想像:如果一旦自己书读不出来,今后靠什么立足社会.父母去世后,自己流落街头的悲惨情景。 5、认知:长辈们都认为我是被鬼缠身,也许真的如此,否则我吃了几年药,为什么不见好转。 (三)与患者达成协议: 在分析了生活行为量表和问卷之后,我与王倩达成了一个协议。 第一、 从现在起,她每次前来咨询,家人都不必陪同,而是希望她自己一人前来. 第二、我准备从她的身体方面着手,因为她晚上常常有睡眠问题,所以白天把自己关在家里睡觉,呆在家里的时间过长,又加上长期服药,缺乏运动而导致身体发胖,因此我特别强调身心一体的关系,我要求她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跑步,刚开始可以慢跑,然后加长时间,直到最后每天保证半小时。 第三、无论她有什么感受和体验,怎么痛苦,我都让她返校坚持读书,在坚持了一段时间以后,我让她强化自己的行为,并给予坚持学习的行为予以奖励.同时,在返校读书一段时间后,我又进一步建议她住学校,和同学们打成一片,不要独来独往。 第四、因考虑她吃药的时间已高达两年多,药物的影响明显,我要求她定期的体检。刚开始让她逐渐的减少药物,直到彻底断药.王倩因长期受到病痛的折磨,求治心切,加之又是一个格外听话的女孩,她对咨询师提的要求都言听计从,还仔细的用笔记本纪录,追求完美的性格显露无疑。 (四)与患者家人达成协议: 我给她的父母及亲友也制定了一个方案,从治疗开始让她们不要过于关心爱护的行为.而是培养患者关心和爱护父母.在生活自力上,要求她们能让孩子做的事自己做,把她当成一个健康的成人,而不是把她当一个不成熟的患者。当她遇困难哭泣不予理睬。 (五)患者自我监测: 在断药以后,我担心她的焦虑症状仍像以前那样发作,如果是那样,就意味着我治疗的失败,她就会继续吃药,或者她的长辈又会继续请巫婆跳神。因此我首先让她自我监测,监测纪录她焦虑发生的情景,时间、次数、严重程度,弄清楚发作的特征、规律以及先兆,在她的纪录中我发现,王倩的焦虑总是先有一些小的不良感觉,例如心悸,面部紧张,然后她就是一些可怕的负性想法和暗示,在她的想像中,她躺在医院的手术室里,医生在紧张的抢救,身边围着的亲人都在哭泣,当这种现象在头脑中浮现的时候,大脑发出了危险的信号“我快要死了”,她的焦虑就增强,如此恶性的循环。我让她在焦虑发作的时候,先镇静,开始做呼吸放松,同时给自己暗示:冷静,冷静.这是心悸,不是心脏问题,越紧张越焦虑。 (六)思维和认知的调整: 王倩还有一个长期的内心冲突,即是每当学习上遇到困难,她就开始想逃避,她忍******别的同学比她好的成绩,这是她最大的精神压力和恐惧,在她童年的时候,她就常听外婆讲,她母亲生下她时,因为发烧,胎盘都是发黑的,她受到自我缺陷的引导,认为自己生下来就笨,因此十分自卑.但是她又追求完美,争强好胜的性格,希望自己在班上的成绩是前几名,能感受到在中学时学习成绩好时所感受到的那种优越感,所以这些都进一步诱发了王倩日后的症状,这是王倩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她认为自己学习不好是由于出生时的缺陷造成的,因此她无意识的经常对母亲发脾气。她忽视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更没有意识到是自己意志力的问题。王倩的人际交往很差,因为她多疑敏感,所以在学校里没有交上朋友。平时业余生活很单调,常常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感受体验上。我发现她喜欢看书,我给她介绍了很多有关人物个性的名著,每当她看完一本,我们都会花上好几个小时讨论,诸如《牛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与黑》等主人翁的个性特点。咨询中的许多技巧,我都融入了其中,例如模仿学习,自我反省,自由联想,角色的训练等。 在近一年的整合治疗中我跟随着她艰难地爬过了一个个的“高坡”。我一再的强调,从认知,态度、信念、行为和情感上去改变自己,要使自己康复,从生活中的每一点小事开始,不断地完善。 二、用整合的方式治疗广泛性焦虑症: (一)支持疗法 王倩因为长期的焦虑,在第一次治疗中,我以耐心、同情、理解的心情,聆听她内心痛苦的体验,并表示充分的理解,在她叙述中,我很少插话,却是用自己的面部表情予以反应,并注意力高度集中,把她的每句话,甚至每一个喜欢用的口头禅都铭记在脑子里。然后再把她讲话的意思准确的反馈于她,这是与王倩建立一种成功有效的沟通方式,而使王倩感到莫大的安慰支持和尊重。这也就是这个案例治疗成功之处。 (二)解释性心理治疗 因为患者对自己的症状缺乏认识和了解,产生焦虑抑郁的负性情绪,从而使病情恶化,形成恶性循环。王倩担心自己精神失常,我一再的向王倩解释和保证,并告诉他,什么叫自由神经功能紊乱,它只是功能性的,并不是躯体器质出现的病变,所以他的担心都不会出现。心悸并不是她的心脏疾病所致,而常常可能因为情绪的波动加重。 (三)放松疗法 我告诉王倩放松不仅可产生以焦虑状态逆向变化的生理效果,还有相应的心理效果,要求她进行有规律的全套放松 1.自我监测 每天都纪录发作的次数,持续的时间,情景,症状的表现,严重的程度.神经症患者常常持续的焦虑都是一些不明确的对象和没有固定内容的恐惧和提心吊胆,这是和患者从小的性格特点有关。 2.解释:焦虑症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情绪状态,是患者主观上有一种预期某种威胁或危险即将来临或发生的紧张和不愉快的情绪体验。焦虑症状的表现,紧张,恐惧,胸闷,呼吸困难,感到气不够用,心跳,心慌,心前区疼痛,出汗,口干,尿频,尿急,震颤,运动性不安,但并非实际威胁所致,或其紧张惊恐速度与现实事件很不相近。有时甚至找不到引起焦虑的原因。这种情绪是广泛性和持久性的,没有明显的神经系统的病变作为基础。 3.自我松弛训练:放松疗法无论是对广泛性焦虑还是急性焦虑发作均是有益的。研究证实,放松不仅可产生与焦虑状态逆向变化的生理效果,还有相应的心理效果。如果进行有规律的放松训练,其效果与抗焦虑药相等。自我松驰训练:可以是系统松弛操作,或想像松弛的情景。瑜珈和呼吸训练等松弛技术。 (四)行为疗法:脱敏法 系统脱敏法利用的是交互抑制的原理或反条件作用的原理来达到治疗的目的。在系统脱敏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利用人的肌肉放松状态去颉抗由焦虑和恐怖引起的个体的心率、呼吸、皮电等生理指标的变化反应。系统脱敏法由三个部分组成:放松训练,建立恐怖和焦虑等级。王倩的焦虑主要是学习中的焦虑,因此以学习的焦虑状况分成等级脱敏。 (五)认知疗法:合理情绪疗法 纠正王倩在期待性焦虑的过分警觉状态下,产生的对周围环境和人及事物的错误感知和错误评价:她认为自己天生就笨,是一种先天缺陷;她相信奶奶的说法,认为自己被鬼缠身。治疗的第一步,向患者指出其思维方式和信念的不合理,帮他搞清楚为什么会这样。第二步,指出他们的情绪之所以延续至今,是他们自身所存在的不合理的信念所导致的,对于这一点他们自己应当负责任。第三,帮助来访者认清其信念不合理,进而放弃这些不合理的信念。第四,帮助他们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 (六)催眠疗法 因为患者常常失眠,为了改善她的睡眠,使用催眠疗法。催眠是一种深度的放松和高度体认的表现,在患者完全放松的情况下,潜意识会开放并吸取对自己有帮助及有益的暗示,在施展催眠时,人会忘记身体和机能的自我意识,这会使人更容易接受暗示。在十个疗程中不断的给予暗示,使新的改变被患者永久接受。 (七)森田疗法 让患者认识并体验到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学习以顺应自然的态度不去控制不可控制之事,另一方面,要靠自己本来固有的上进心努力去做应该做的事,忍受痛苦,为所当为。 (八)以人为中心的治疗方法 自我概念是人们对自己的主观知觉和认识,当自我与自我概念的实现倾向一致时,人就达到了一种理想的状态,即达到了自我实现。自我得到了经验,体验,与自我概念冲突时,自我概念受到威胁时就产生了恐惧,通过防御机制否认和歪曲自身经验、体验。王倩的自我概念是她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就应该学习优秀,应该得到所有亲人的爱护,但是她的实际经验是自己学习上不去,体验到焦虑痛苦,因为和她的自我概念相矛盾,所以她通过防御机制就是逃避。在治疗中,通过咨询师一步一步的引导,患者开始自己的领悟,逐渐接受真实的自我。 三、康复情况: (一)咨询师观察: 当患者康复半年以后,我再一次看到她的时候,脸色红润了,脸上开始有了微笑,话也多了,说话速度也加快了,因为她学会了放松技巧,所以她基本上把药物停了,没有继续服药.她通过坚持每天的放松和跑步,体质开始恢复,焦虑的反应,眩晕,心悸,出汗,口干.基本上消失。 (二)患者自我感觉: 自我感觉自信多了,激励自己从小事做起,我每天帮母亲做起了家务事,学会了烧饭烧菜,关心父母,在学校与老师同学的关系也比以前有所提高,交了很多朋友,这一学期还提名被选为班干部。 (三)亲人评估: 奶奶觉得孙女遇到了贵人,是贵人救了孩子,孩子得救了。 (四)同学老师评估: 不仅学习上有进步,从这一学期还多选修了一门功课,得到了学校最高的奖学金。 (五)测评:SCL-90,SDS,SAS。基本正常。 (六)结论:鉴于对于本案例的治疗跟踪,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在神经症的治疗中,求助者自身的愿望,和与咨询师的治疗配合非常地重要。王倩做事认真,踏实,责任心强,这是患者的美德,也表现在治疗中,就是指使神经质性格中的长处得以发扬。 对治疗神经症的几点经验总结
一、为什么要将神经症纳入心理治疗范围: 我国的心理治疗和咨询才开展20多年,神经症是一种轻型的精神疾病,神经症的治疗主要是精神科医生的药物治疗,然而长期药物治疗具有局限性和危害性,药物治标不治本,改变不了人的信念、态度、人生观、价值观。将神经症纳入心理治疗,用肌肉放松的方法缓解焦虑,与吃药是同等效力。神经症的产生是与神经系统、生活环境和心理社会有关,治疗神经症必须从患者的性格缺陷着手。 神经症患者有以下特点,一是人际关系差,有自卑情结,二是依赖性强,三是患得患失之心太重,是完美主义人格特征的表现,是深层的不安全感的显现。心理冲突简而言之是态度的冲突,典型的神经症病人既有自相矛盾的困惑,也有势不两立的情感和欲望,还有背道而驰的行动倾向,一言以蔽之,他们处于尖锐的态度冲突之中。因此神经症患者不仅需要药物的治疗,更需要心理治疗。 二,治疗者和患者建立新的、亲密的、有建设性的人际关系: 精神障碍是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发生发展的,也只有通过人际相互作用才能促进精神障碍患者走向康复。长期不愈的神经症病人与他们重要关系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早已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因此,心理治疗者不能重复患者已有的人际作用模式,所以新的人际关系有三个基本要求:(1)不仅口头上不批评,而且要求心理治疗者在内心持不批评的态度,还要求治疗者去理解病人,理解病人内心的体验。(2)不包办代替,不代替病人作抉择,作决定。(3)不偏倚。对病人的心理冲突必须保持中立;中立态度之所以必要,是为了避免纠缠于具体的利害冲突,而且只有中立的态度,才能使交谈和讨论逐渐深入病人的内心世界和人格深层中去。(许又新《心理治疗基础》,第9页,贵州教育出版社) 1、充分的尊重和理解患者。这是无条件的尊重和理解,无论是言语表情还是躯体姿势,都是让患者感到我是绝对完全进入了她的感受,使她有一种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倾诉的对象和求助的对象,在咨询中很少打断或插话,而是只用自己的面部表情使对方感到我的真诚和对她的理解。咨询中,我的亲和力让患者感到亲切,他们能毫无顾忌的与我沟通,我在患者面前表现的是真实的自己,当患者有难言的时候,我带着完全的理解,而且诚恳的坦诚的告诉她,其实我们都经历过这些事情。所以患者感到我容易亲近.我不会带着面具,完全是真实的自我,使患者从接受到信任和爱戴。对于患者的讲述,我从来不用笔记,高度精神集中,并把患者所讲述的每个细节都牢牢记住,第二次咨询时很多细节都能没有丝毫偏差的说出,使之一是惊叹我的记忆力,二是感到我对他们病情的高度重视的态度。 2、设身处地、将心比心 心理治疗的实践已经反复证实,治疗者与病人之间的个人性的亲密关系可以对病人起巨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接受”病人是发展关系的前提。所谓接受,指宽容病人的短处和缺点,同时又重视和欣赏病人的长处和优点。“理解”治疗者把病人说的话用自己的语言再表达出来,并得到病人的认可。“尊重”把病人作为有个人独特性,独立自主的人对待。“投情”暂时抛开自我而与对方认同,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力图走进病人内心世界里去,不作任何判断和评价,去体验病人的体验。 3、平等相待,成为朋友 在十几年的咨询工作中,我不断从实践中吸取经验,完善自己的理论和技术,每一个案例都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对于每一个求助者,即使他有严重的人格障碍,我都会平等的对待,挖掘他们身上的潜力,发现他们身上值得学习的地方。 亲密的关系是否已经确立,要视患者的情况,就患者而言,如果他能毫无顾忌,畅所欲言,不论说什么和不论如何说,他也不担心会被看不起,和被拒绝,他从治疗者那里得到帮助,并不感到难为情,和欠了人情债,这种关系就是亲密的。这亲密关系不仅有全面深入的理解病人,它本身也可以是一种有利的治疗,还可以缓解症状,减轻病人的痛苦。 二、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中,重点是放在改变和重塑患者的个性。尤其在青春期的青少年,矫正治疗康复的可能性更大。当神经症患者在治疗了一两个疗程以后,我们逐渐地拉长了治疗的间隔时间,让患者回归到现实生活中,用新的有效的行为去适应社会,因此在我们的案例治疗计划中,分成三个目标:近期,中期和远期。例如:近期解决情绪问题,中期认知问题,远期人格的整合。在治疗中,因为来访者不同,诱因不同,病程的时间和程度也不同,我们汇集了各派理论技术,最终达到患者康复和病情改善的目的。在整合治疗中,我不局限在只用哪一种方法。每一种都相辅相成,根据患者的情况,随时制定更改计划,灵活的应用。比如今天患者情绪很差,根本听不进什么,先放松脱敏,回去练习,等他平静下来,再进行精神分析和认知疗法。最重要的是,在用几种理论方法的同时,讲一些生活中的人生思考哲理的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让对方自己感悟到问题的所在。 当代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多种多样,但仍存在着几种主要的理论学派,如:心理分析、行为学派、认知行为治疗、以人为中心的学派、系统治疗、实现治疗、存在治疗、交互作分析治疗、家庭治疗等。在多年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实践中,我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采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态度,在努力吸取国外理论学派的精华的基础上,在自己咨询治疗的实践中不断地扬弃其中不适合中国国情的部分,发扬出适合我国国情特点的理论及方法。 四、伴随患者成长 国外用长达六年,五万美元治疗一个神经症患者,我们不能在金钱上和时间上做到。很多患者处于青春期,六年的时间会带来很多痛苦。我的做法是缩短疗程,在治疗后伴随患者在新的有效行为、观点和态度中成长。对于心理治疗中影响治疗成败的共同因素,许又新提出了六种共同因素:“矫正情感体验,病人与治疗者的关系,提供一种新的生活态度,从事新的有效行为,随时准备接受社会影响和促进自我探索。我在伴随患者成长的过程中,用这六条标准来评估患者是否已经恢复了健康。
|